2002年夏天去的俄罗斯,目睹了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强劲复兴。
位于乌拉尔山脉的叶卡捷琳堡,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包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尼古拉二世被流放到叶卡捷琳堡,据称1918年7月17 日清晨全家被枪杀。经过80年时间,1998年7月16日,由政要出面在叶卡捷琳堡“遇害地”奠基兴建东正教“鲜血耶稣基督教堂”。次日,在圣彼得堡彼得-保罗大教堂,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的葬礼,在庄严的圣歌和肃穆的祈祷式中隆重举行。时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的叶利钦在尼古拉二世灵柩前鞠躬,这位昔日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俄共莫斯科市委书记指,必须把历史真相告诉后代,让他们自己去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和平、幸福的世界。
但是,叶利欣并非真正促成东正教在俄国强劲复兴的推手,据说其任内与东正教会关系“若即若离”。普京则截然不同,这位前克格勃官员不但戴十字架项链,还公开谈论自己的信仰,称自己是“虔诚的”东正教徒,直言“没有东正教就没有俄罗斯”,他曾在一次电视报告中强调:“在俄罗斯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东正教起着特殊的精神作用。”“俄罗斯的文化首先是建立在东正教基础上的。俄罗斯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它拥有永远的价值———东正教传播下来的价值。”他甚至说:“东正教在俄罗斯历史上扮演了特殊角色,它不光是衡量每个信徒品行的标准,也是国家和全体人民精神世界的核心”,无疑,普京希望给抽象、冰冷、深奥的国家利益注入更多宗教信仰的温情色彩。
对此,东正教会自然投桃报李,大力拥护普京,赋予其统治的正当性和道德色彩。有媒体认为,普京钦定梅德韦杰夫为接班人,梅德韦杰夫没理由不继续推行普京的宗教政策。
纵观普京总统任期内的全部言行,这位冷静、理性而手腕强硬的领导人始终贯穿着“复兴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实现强国之梦”的主线。俄罗斯已经不是超级大国,但“帝国荣耀”、东正教的救世思想曾深入人心,形成俄罗斯人“称强、做大”的传统追求。在普京手中,宗教成为凝聚俄罗斯民族最好的粘合剂,有评论认为:“当前俄罗斯这种政教结盟关系乃部分植基于一种共同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其目标在于致力恢复俄罗斯在苏联瓦解后沦丧的大国地位。”其实除了俄罗斯,培育一个国家的共同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全球许多国家首脑和政党领导人已经或正在着手的重要工作,普京只不过更加高调而已。
乌拉尔山脉广阔的大森林油画般厚重,还有和森林一样耸立的东正教堂,渗透着俄罗斯民族悲壮而强悍的自尊心。的确,这就是俄罗斯,亘古不变,始终如一。
0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