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叶,我从粤北山区的中学,好不容易调入了广州的社会科学院,做文字编辑(居然是经济学的,呵呵),也兼摄影记者。
参与《广州百科全书》的编纂,让我有机会拿着自己的“美能达”X300单反相机,骑着台湾出产的“爱德利”(后来人们叫“爱修理”)摩托车,跑遍广州的大街小巷,拍了很多很多反转片和负片。除了正式付印的作品,自己留下了大量的胶卷素材。
可惜后来没有认真保管,这批珍贵的胶卷发霉的发霉,划伤的划伤,辜负了自己当年一场辛苦。
今天,就在微微发黄的胶片中,追忆逝水年华吧。
1990年10月1日解放军广东预备役部队在广州东风路举行阅兵,阅兵台设在中山纪念堂对面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前的平台上。那次大概是广州“文革”后罕见的公开阅兵之一。拍摄的时候没想到,15年后,本人居然也都成了预备役军官。
1991年的广州南沙,香港商人霍英东开始在那里建设码头等基本设施。当时我开着台湾产的“爱德利”摩托,冒着酷暑往返上百公里拍摄南沙。当时我也没想到,今天的南沙已经成为广州城区的一个部分,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滨海新城”。
1991年广州火车站广场上迎接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的花坛,那天阳光难得地明媚,骑上摩托车跑上立交桥,违章(当时仍不违法)停车居高临下拍下这张照片。
1991年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图为团体操《金凤展翅》。弄张入门券不容易,记不起谁给的,总之是拍了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从那次比赛以后,女足成了正式的比赛项目。
1991年中秋前夕,广州著名老字号“莲香楼”热销广式月饼。拍完照片,“莲香楼”的公关经理还很客气,送我好几盒驰名方式月饼。好久好久没去西关那边,不知“莲香楼”还在不在。
1991年广州环市路区庄立交附近的街景,还能看到现在已经从广州绝迹的双层巴士行驶在大街上。这一带的建筑好像变化不算特别大,但我现在很吃惊,当时是爬到什么地方从高处拍下这张照片?
1991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一带的风貌,著名的“天河城”和“正佳广场”还不见踪影,当时还是一片烂地。现在同时回忆不起来,我是爬上什么地方拍下这张照片,模糊中似乎是攀上一座在建建筑物的脚手架上,我不是恐高的吗?这样一想,更想不清楚。
1991年的广州大桥,完全没有今天车水马龙的景象。那时住在河南(广州的河南就是海珠区),到东风路的东建大厦上班,每天骑摩托从广州大桥经过,人和车都少,尤其是1989年以后的1990年,冷清得很。现在广州大道和广州大桥天天堵车,有人写了首《广州大道》抒发堵车带来的复杂情怀。
1991年的广州洛溪大桥,车很少,不过已经开始收费。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还深感这座桥太平淡无奇,不知怎样表现它的雄伟。没想到洛溪桥后来一举成名,成为政府与民间博弈的标志性事件。动员过我的同事做了个电视专题,我起了个片名《第三只眼看洛溪大桥》,好像得过个什么奖。
1991年从洛溪大桥上俯瞰的番禺洛溪一带的田园风光,这里现在是一片楼盘。更加没想到的是,我住在这里。珠江三角洲水乡渐行渐远,留在胶片和记忆里。
1992年春节的广州教育路西湖路迎春花市,作为中心花市,这里的江湖地位一贯超然。拍下这张照片的时间是1992年的除夕,记得是和老字号BB一起去的,当时没有互联网,他当然也不知道自己日后会起这样一个广州特色的网名!2008年除夕和豉油主义逛教育路西湖路花市,却再找不到1992年花市那种浓郁的气氛——1992年,春节是大节日;2008年,春节只是长假的一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