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奶茶”与《毛泽东的激情》

Posted: 2009-05-31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浮生小记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的激情》封面。

金门流行“毛泽东奶茶”,说明高不可攀的革命领袖最终体现为商业品牌的价值,在市场的年代里浮沉于商海。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Lee Feigon(李芾甘)拍摄的纪录片《毛泽东的激情》,这个美国人有个耸人听闻的中文名字——李芾甘,居然跟巴金一模一样。《激情》从另一个角度对毛泽东完成了市场开发,中西混杂、节奏轻快的衬底音乐,让这部90分钟的影片诙谐、幽默甚至搞笑。

经历过毛泽东时代,唤起了一些久已尘封的记忆,毛泽东的语言本身就极具个性,有些话现在翻出来仍然让人吃惊——考试可以交头接耳,可以冒名顶替,等等,大智若愚,举重若轻。在揭发出多宗官员子女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丑闻之后,毛泽东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官僚制度严密得一塌糊涂,但在伟人眼中早就不值一提。

但是正因为经历过毛泽东时代,我难以容忍《毛泽东的激情》对“文化革命”的浪漫和美化。纪录片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它讲述的故事至少要靠谱,要和真实挨上那么一点儿边。

片子里面,有位女教授王政说:“我觉得这种革命是很浪漫的事”;“文化革命”发展农村教育,在此期间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是毛泽东推行的“一对一”、“一对红”;红卫兵上山下乡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把“文化革命”和20年前的事件直接类比,等等,我都不能接受。

导演自作多情地把革命领袖比作受难的耶稣,其实那个年代里,真正受难的是人民!在扼杀人性的土壤中,如何能够成长出Lee Feigon钟情的浪漫?

正如金门的“奶茶”只是借题发挥,在轻快音乐衬托下的“激情”也不过是想当然地美化了非理性甚至是反人类的激情,夸张的动漫和颠三倒四的历史镜头的剪接,呈现出一位学者置身事外的轻松,以及愉悦观众的迫切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