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阅兵散记

Posted: 2015-09-22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媒体观察, 自游世界
Comments Off on 胜利日阅兵散记

受中共中央组织部邀请,今年9月3日,我到北京参加了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9月2日,按中组部明电要求赴京,同机前往的广东代表连我在内四位。巧合的是,广东六名代表,我跟其中两位因为采访报道的关系认识已久,想不到能成为观礼嘉宾,更想不到还遇上了熟人。

那天航班出乎意料地准点,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第一印象就是阳光灿烂,蓝天很蓝很蓝,人称“阅兵蓝”。省驻京办派出的面包车将我们分别送往报到地点,我作为先进个人代表住在建国饭店。机场高速两旁彩旗飘扬,外国元首陆续抵达,道路时不时分段临时封闭;市面上的商铺大多放了假,见惯大场面的北京市民分散到郊外甚至外地游玩,偌大的京城笼罩在少有的安静和蓄势待发的节日气氛当中。

胜利日大阅兵现场(曾志摄)1

在建国饭店报到的时候,立刻领到一个大牛皮纸信封,心想众望所归的请柬和嘉宾证就在里面,谁知工作人员笑笑说:不用翻了,明天乘车时再发。当晚在微博、微信上看到各式请柬嘉宾证满天飞,觉得好玩我也发了一条:“中组部大信封,里面有指南、手册和注意事项,请柬和嘉宾卡明早乘车时派发,4点20起床,4点45早餐,5点10分乘车前往安检,8点20前抵达观礼台……晚安,北京!”好笑的是,一会儿功夫朋友圈里,个个都收到“中组部大信封”了。玩笑归玩笑,证明大家都希望现场观礼,据说现场观礼嘉宾才4.5万人,其中一半有多是北京市民代表,我想这是应该的,国家办大事,首都人民付出最多、贡献最大啊!

9月3日4点10分,天色略微鱼肚白,“起床了,话说有点儿困的”,这样开始了阅兵日微博、微信“微直播”,新旧媒体融合的个人尝试。到餐厅吃早餐的时候,“资深”指导“初哥”说:观礼时如厕不易,早餐吃少喝少。这才发现观礼嘉宾中“初哥”和“资深”有很大区别,像我等“初哥”带上了手机相机,而“资深”除此之外还会着正装(少数民族代表穿着特色服装),并且将自己获得的奖章佩戴在胸前,金光闪闪的煞是好看,在众多嘉宾中脱颖而出,提高“抢镜”成功率,也有更多机会接受电视台现场访问。

胜利日大阅兵现场(曾志摄)3

5点10分,车队准时出发往北京农业展览馆进行安检,上车不久,中组部工作人员先是“没收”了少数代表携带的充电宝,然后一人发了一个印有国徽的红色小信封,里面是请柬和嘉宾证。和我们在农展馆接受安检的,包括外国记者和外国军事代表团的军官,大约有400至500人。和想象中的复杂繁琐完全不同,整个安检过程有序而迅速,在军人引导下激活嘉宾证之后,人和包分别通过安全门,警察基本没有进行手检,一个人通过安检的时间也就是3、4分钟,过检后会在请柬上贴一个小标签。我们再上车,未到7点即抵达东华门附近,改为步行穿过中山公园,在身着奥运服装的志愿者引导下,以车号为单位的、浩浩荡荡的嘉宾队伍经过空无一人的故宫太和殿,再穿过著名的午门,终于在7点40分来到天安门西观礼台,一路上见到许多名人,有些叫得出名字有些想不起名字,毛新宇少将就在西观礼台的台阶上坐着躲太阳,朱军、谭晶等人备受追捧,有广东代表说见到成龙但他表现得相当低调不愿意合影。

“观礼台上,阳光灿烂,音乐雄壮。”我们的位置算不错,华表西侧,金水桥旁。8点10分,棕灰色的洒水车列队作业,阅兵前最后一次清洁地面,他们的技术似乎不亚于军车方阵,队形非常整齐。这次阅兵有个创新,除庞大的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外,还有合唱团现场高歌,合唱的人声特别有感染力,将现场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在观礼台上我写道:“过了容易激动的年龄,但今天唱国歌时我眼含泪水,国歌正是诞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下子仿佛回到老兵们为国奋战的历史中……重要的事情讲三次:珍惜和平,珍惜和平,珍惜和平!”老兵方阵通过天安门时,观礼台上的现役军人全部立正,以标准的军礼向老兵们致敬,全场欢呼声不绝于耳,这是整个阅兵中最感人的时刻,饱含着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老兵的感恩,“老兵不会死去,他们只会慢慢凋零”,当年的童子军今天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太行山上》波澜壮阔,希望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我们,和我们的后人能够始终记住那些为民族的自由独立浴血奋战的先辈。

胜利日大阅兵现场(曾志摄)2

和早前获悉的消息不同,整个阅兵过程手机信号和4G信号保持通畅,阅兵当中不时听到观礼嘉宾和后方电话连线报道的声音,虽然都是压低了嗓子。观礼刚结束我们在观礼台上等待离场的时候,我也接到同事的电话采访,新闻从业大约四分之一个世纪,一般都是采访别人,接受采访是第一回,接受同事采访更是新奇的体验。当时我有感而发:“现场观礼有特别强的现场气氛,但是电视有特写有多点移动直播,即使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电视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感染力,所以做电视很辛苦但也很有价值”。

这就是我亲历的胜利日阅兵。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