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Posted: 2008-05-08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媒体观察

  昨天和几位一起挂职的同学聊了聊,都有点迷惑——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不是太清晰。
  我还参加了两次小型的国际活动。5月6日和7日,蒙领导安排旁听了两次新闻服务专题交流会,分别听取XX Sport公司和Xxnfostrada公司就新闻服务介绍相关情况,主讲的都是老外,深感英语之不足。
  听了也是听了,整理了一下笔记,做了份简要的汇报给挂职的部门:
    
1、粗浅的评估
(1)向注册文字/摄影记者和广电转播商提供新闻服务是大型运动会惯例,是吸引各国媒体广泛报道运动会的基础条件,亚运也不应例外。
(2)收集、更新参赛运动员简历是艰巨的任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是必然选择。
(3)国际上专业服务提供商为数不多,上述两家公司均有能力提供广州亚运要求的新闻信息服务。
(4)由于Xxfostrada公司有为多哈亚运和北京奥运服务的纪录,较XX Sport公司更熟悉亚运的运作和中国的情况。
(5)品牌蕴含商业价值,估计Xxfostrada公司索价会高于XX Sport公司。
2、几点建议
(1)把握好招标时机,此领域同行竞争非常有限,太迟会被专业服务提供商索取高价,运动会开始前1年半到1年为宜。
(2)专业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管理人员、运作规范和相应软件,一线操作的大约300—500人的受薪工作人员和志愿人员仍需亚组委派出,组委会内部各部门应有较充分的计划。
(3)谈判的关键在定制数据库的价值,收集、更新参赛运动员简历是专业服务提供商最主要的支出,所以他们提供的打包服务较项目分拆会更优惠。
(3)从节俭办亚运的理念出发,亚运可以考虑联合专业服务商提供收费的增值服务:①国内许多地方媒体有热情报道亚运,但缺乏专业的体育记者,如组委会联合专业服务商提供及时、专业的汉语专稿,则可以满足此类需要。②国内新媒体发展迅速,但内容供应跟不上用户需要,如组委会联合专业服务商向不同类型新媒体提供即时、特色的内容,则可以吸引如X国移动等运营商进行有效的商业合作。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4个月挂职时间不长不短,顺其自然吧。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我爱中国我上班

Posted: 2008-05-07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浮生小记

  大学城的路一圈一圈的,长得差不多,让我迷惑。昨天上班专门开了卫星导航,“道道通DDT”找不到办公室所在的中心体育场,将体育场标示为“中大食堂附近”,但可以正确地引路。
  今天不需要卫星导航了,车开进大学城,发现几个女学生穿着白色文化衫,上面是红色的“我爱中国”——想起来,今天奥运火炬传到广州。回到办公室,也有一些女同事穿上红衣,表示支持奥运。我说:“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的心是红的就行。”还在电视台的话今天会很忙,不过爱国爱在心里落实在行动,形式倒不必拘泥,所以,坐在办公室正常上班了。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挂职第一天,醉眼朦胧……

Posted: 2008-05-06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浮生小记

  昨天,一场豪雨过后,到挂职单位接受领导训话,在场的除了我们11个中青班同学,还有9名正式任命的局长、副局长。
  许副市长要求大家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团队精神、旺盛的创新精神、高效的实干能力、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组织部长方常委号召大家“学习学习再学习,拼搏拼搏再拼搏,奉献奉献再奉献”。
  会后有会,组织部余副部长主持挂职干部上任仪式,我们和分管的部长见面,各自把人带走。
  从珠江新城出来冒雨跟车直奔大学城。15年来第一份电视台以外的工作就在大学城中心运动场的包厢开始。
  中午挂职部门接风,晚上中青班同学聚会,都少不了喝酒——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名不虚传。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追忆逝水年华,在微微发黄的胶片中

Posted: 2008-05-03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浮生小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叶,我从粤北山区的中学,好不容易调入了广州的社会科学院,做文字编辑(居然是经济学的,呵呵),也兼摄影记者。
  参与《广州百科全书》的编纂,让我有机会拿着自己的“美能达”X300单反相机,骑着台湾出产的“爱德利”(后来人们叫“爱修理”)摩托车,跑遍广州的大街小巷,拍了很多很多反转片和负片。除了正式付印的作品,自己留下了大量的胶卷素材。
  可惜后来没有认真保管,这批珍贵的胶卷发霉的发霉,划伤的划伤,辜负了自己当年一场辛苦。
  今天,就在微微发黄的胶片中,追忆逝水年华吧。

1990年10月1日解放军广东预备役部队在广州东风路举行阅兵。

  1990年10月1日解放军广东预备役部队在广州东风路举行阅兵,阅兵台设在中山纪念堂对面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前的平台上。那次大概是广州“文革”后罕见的公开阅兵之一。拍摄的时候没想到,15年后,本人居然也都成了预备役军官。

1991年的广州南沙,香港商人霍英东开始在那里建设码头等基本设施。

  1991年的广州南沙,香港商人霍英东开始在那里建设码头等基本设施。当时我开着台湾产的“爱德利”摩托,冒着酷暑往返上百公里拍摄南沙。当时我也没想到,今天的南沙已经成为广州城区的一个部分,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滨海新城”。

广州火车站广场上迎接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的花坛(1991年)。

   1991年广州火车站广场上迎接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的花坛,那天阳光难得地明媚,骑上摩托车跑上立交桥,违章(当时仍不违法)停车居高临下拍下这张照片。 

1991年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图为团体操《金凤展翅》。

  1991年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图为团体操《金凤展翅》。弄张入门券不容易,记不起谁给的,总之是拍了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从那次比赛以后,女足成了正式的比赛项目。

广州著名老字号“莲香楼”销售广式月饼(1991年)。

  1991年中秋前夕,广州著名老字号“莲香楼”热销广式月饼。拍完照片,“莲香楼”的公关经理还很客气,送我好几盒驰名方式月饼。好久好久没去西关那边,不知“莲香楼”还在不在。

1991年广州环市路区庄立交附近的街景,还能看到双层巴士行驶在大街上。

  1991年广州环市路区庄立交附近的街景,还能看到现在已经从广州绝迹的双层巴士行驶在大街上。这一带的建筑好像变化不算特别大,但我现在很吃惊,当时是爬到什么地方从高处拍下这张照片?

1991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一带的风貌,著名的天河城和正佳广场还不见踪影。

  1991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一带的风貌,著名的“天河城”和“正佳广场”还不见踪影,当时还是一片烂地。现在同时回忆不起来,我是爬上什么地方拍下这张照片,模糊中似乎是攀上一座在建建筑物的脚手架上,我不是恐高的吗?这样一想,更想不清楚。

1991年的广州大桥,完全没有今天车水马龙的景象。

  1991年的广州大桥,完全没有今天车水马龙的景象。那时住在河南(广州的河南就是海珠区),到东风路的东建大厦上班,每天骑摩托从广州大桥经过,人和车都少,尤其是1989年以后的1990年,冷清得很。现在广州大道和广州大桥天天堵车,有人写了首《广州大道》抒发堵车带来的复杂情怀。

1991年的广州洛溪大桥。

  1991年的广州洛溪大桥,车很少,不过已经开始收费。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还深感这座桥太平淡无奇,不知怎样表现它的雄伟。没想到洛溪桥后来一举成名,成为政府与民间博弈的标志性事件。动员过我的同事做了个电视专题,我起了个片名《第三只眼看洛溪大桥》,好像得过个什么奖。

1991年从洛溪大桥上俯瞰的番禺洛溪一带的田园风光,这里现在是一片楼盘。

  1991年从洛溪大桥上俯瞰的番禺洛溪一带的田园风光,这里现在是一片楼盘。更加没想到的是,我住在这里。珠江三角洲水乡渐行渐远,留在胶片和记忆里。

1992年春节的广州教育路西湖路迎春花市。

  1992年春节的广州教育路西湖路迎春花市,作为中心花市,这里的江湖地位一贯超然。拍下这张照片的时间是1992年的除夕,记得是和老字号BB一起去的,当时没有互联网,他当然也不知道自己日后会起这样一个广州特色的网名!2008年除夕和豉油主义逛教育路西湖路花市,却再找不到1992年花市那种浓郁的气氛——1992年,春节是大节日;2008年,春节只是长假的一天而已。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尼康F6拍下了2005年的西藏

Posted: 2008-05-02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西藏圣湖——羊卓雍错湖。

西藏圣湖——纳木错湖。

穿越唐古拉山口的青藏铁路。

  前些年签了两家图片公司,代理我的照片。我是比较懒的,很没耐心去整理拍回来的照片,所以拍回来的照片,不管是数码的还是胶片的,出游回来后往往束之高阁,一拖就是几年。
  2005年夏末去的西藏,用当时新出的尼康绝版级光学单反相机F6拍了10多个反转片,冲洗出来以后一放就是这么多年,直到今年应图片公司的要求,把胶卷送去给他们扫描。
  上面三幅就是图片公司选出来扫描的,感觉尼克尔20MM镜头底下的青藏高原山水浩荡,非常通透。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