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做了部《“哥德堡”号:跨越四个世纪的广州之旅》,获了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长纪录片一等奖,接着对“中国皇后”号产生了浓厚兴趣。
“中国皇后”号和“哥德堡”号在相同一个年代来到广州,分别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向北欧和北美。
中美关系作为中国国际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备受海内外各界关注。广州作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重温这段有趣也有用的历史,对今天、对明天都有很高的价值。
当时写了份《中美之间荡气回肠的首次握手》的策划,想在古代航海史的挖掘中再有所作为,可惜事过境迁,计划最终停留在纸面。
《中美之间荡气回肠的首次握手》
一、中美交往始于“中国皇后”号
220年前,公元1784年8月28日(清乾隆四十九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首航抵达广州。1783年,北美13个州经过8年的浴血奋斗,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当时美国国库空虚,英国(含英联邦国家和地区)还对美国实行经济封锁。向外寻找新的贸易对象,便成了当时美国商界的迫切要求。加以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迅速进步,也使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商人有可能远涉重洋。“中国皇后”号远航中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
“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以前,土生的美国人到过中国的仅有雷雅德和戈尔两人。1776年7月,雷雅德和戈尔在伦敦参加了英国探险家库克赴太平洋的远航。1782年,雷雅德返美发表了《库克船长最后一次太平洋航行日志》,成为当时美国商人广为流传的读物。他还到各地游说,告诉商人们亲眼看见一张在美国“西北海岸”六便士能买下的毛皮,在广州却可以卖上一百美元。而中国的茶叶、生丝却以便宜价格出口。他主张美国人从事“西北海岸”与广州间的贸易,用海獭皮去换取中国的茶与丝。
二、一张非常幽默的“海上通行证”
“中国皇后”号由摩里斯和以丹涅尔•巴驾公司为首的一批纽约商人共同装备派遣,这是由一条战时私掠船改装而成的木制帆船,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海军装备,作为护航的全部武器。全船一行43人。船长约翰•格林,海军出身,独立战争时期曾任海军上尉,富有航海经验。货物管理员是29岁的山茂召(Mafn Mamue Shaw,后来是美国第一任驻中国公使)。随船出发的还有副船长、医生、水手、木匠和两名小船员,其中一名是格林船长的孩子。
船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当年美国人自然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父权结构。
船长是从海军中挑选出来的。他从国会那里获得一张“海上通行证”。海上通行证上没有指定给谁人,仅写着“致审阅或聆听宣扬宣读海上通行证的最尊严、伟大、圣明、光荣、高贵、尊崇、贤达和谨慎的皇帝、国王、共和国首脑、亲王、公爵、伯爵、男爵、贵族、地方首长、议员”等一大串称呼,充分显示了美国人的幽默性格。
三、“中国皇后”号的航程
“中国皇后”号载着供给清朝官员缝制袍口的皮毛和宾夕法尼亚州、维珍尼亚州的花旗参、棉花、胡椒、酒、焦油和松脂等总值12万美元的货物。
“中国皇后”号于1784年2月23日华盛顿诞辰这天启航,足见美国当局对这次远航的厚望,离开纽约后,途经佛得角群岛,再往南航行,绕道好望角,然后沿东北方向跨过印度洋,离纽约后5个月,他们望见爪哇岛。7月18日停泊在巽他海峡,在那里碰上两艘前往广州的法国船,被热情的法国人邀请同往。经历1.13万海里旅程,于当年8月23日抵达澳门,再溯珠江口而上,8月28日,“中国皇后”号终于到达了黄埔港。船长的手记记载:“‘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四、到达广州黄埔港时鸣放13响礼炮
“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黄埔港时当即鸣放13响礼炮,代表着美国当时的13个州,向中国港口以及停泊在港口的其他船只表示敬意。港口的其他船只亦纷纷鸣放礼炮致答。从这个举动看,“中国皇后”号是代表了国家行为的海外贸易活动。
珠江边的黄埔村,现在是广州近郊的一条村庄。时光倒流数百年,黄埔在中外航海史上的地位却是非常出众。黄埔古港兴旺发达的年代正代表着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乐道的“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
有专家感叹:“像广州这样经历2000多年而不衰的港口,世界历史上能够与之媲美的只有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但它在16世纪也衰落了。而19世纪40年代前,广州的对外贸易仍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英国人威廉•希克1769年来过广州,他对广州赞不绝口:“珠江上船舶运行穿梭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同,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长达几哩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这个时候,黄埔古港停泊着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瑞典的“哥德堡”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外国商船,在这段日子当中,广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名扬海内外,“中国皇后”号见证了黄埔古港的辉煌。
五、美国总统华盛顿喜欢中国商品
“中国皇后”号通过广州十三行的中国商人,在四个月里把船上货物全部售罄,于1784年12月27日离开广州。从当时船上的一张货单上可以看到这次运回美国的货物有:红茶、绿茶等数百吨,瓷器四五十吨,丝绸、桂皮、牙雕、漆器、漆扇、南京紫花布、雨伞、手贴墙纸、印花布、肉桂等中国土特产。
翌年5月10日,“中国皇后”号返抵纽约;这些来自东方文明大国的货物,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核算结果,此行净赚3.77多万美元,盈利率高达25%。该批瓷器中有一只茶壶很值得一记——这就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于“中国皇后”号返美国后从船上购得的。这个茶壶造型优美新颖,把手处作双耳交叉形,别具一格,壶上并绘有代表中国的飞龙图案。更难得的是华盛顿购得此壶后,还在上面加上辛辛那提协会(辛辛那提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个爱国组织,华盛顿是该会的首任会长)的标记,这把茶壶现已成为美国的一件稀有珍品。
六、“中国皇后”打开中美航线
“中国皇后”号此行,受到美国国会明令嘉奖,轰动全国商界,掀起一股“中国热”。纽约街头上开始出现贴着推销红茶、瓷器和丝绸制品等中国货的大型广告。从此,中美航线被打通了。此后,美国各地商人相继到广州做生意,从而加速了美国在西海岸乃至阿拉斯加、檀香山、菲律宾、萨摩亚群岛的经济开发。
在优厚利润的吸引下,几十吨、一百吨、三百吨的木制帆船,举帆远航,在通往广州的航线上络绎于途,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据统计,从1786年到1833年的48年间,美国来华的船只就有1104艘,几乎达到英国来华总船数的44%,而超过其他欧洲国家来华船只总数的4倍。以此为开端,18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对华贸易已赶上荷兰、丹麦、法国等国而跃居第2位,仅次于对华贸易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国。
七、美国也有许多“广州”城
美国学者乔治•斯蒂华特在一本研究美国地名的著作中提到:在美国23个州里,都有以广州市(Canton)命名的城镇或乡村。原来,使用外国的地名作为城镇或乡村命名,在美国相当普遍。1784年中美通商以后,对华贸易在一段时间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为重要。当时作为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广州,其繁华兴盛的程度使一些亲历其境的美国人艳羡不已。因此,很多美国城镇就以广州来命名了。美国的第一个“广州”出现于1789年,这是马萨诸塞州东部诸福克县的广州镇。俄亥俄州东北部的广州市,是美国最大的“广州”。这个“广州”是斯达克县的县城,人口超过11万。
八、“中国皇后”号——中美之间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话题
由美国费城海事博物馆1984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皇后号》(作者 P. C. F. S M I T H),再次向人们展现一段中美贸易开创时代的记忆。
1984年2月,美国有5个城市举办了8个展览会来纪念与中国通航200周年。纽约的“自然博物馆”展出了350件首批从中国进口的物品,其中有刻着“中国皇后”号图案的瓷器及各种雕刻艺术品。
1986年,中国沈阳造币厂发行1986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帆船纪念银币。
1997年1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特别提到:“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一七八四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远航到中国。”
2000年8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美国发表题为《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的演讲,他说:“18世纪80年代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第一次到达广州黄埔港,揭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19世纪,中国文化,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入美国,对当时的美国著名文学家爱默生、索罗和诗人惠特曼等都产生过一定影响,惠特曼在其作品中曾不止一次提到中国。19世纪中国禁毒的重要人物林则徐在其著作中介绍了美国;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此后,美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以及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被陆续引入中国,对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3年12月,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220年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就是从波士顿开始的,一条叫做中国皇后的货船到了中国,他希望中美之间的贸易能够继续下去,而且相信会带来收益的局面。
2004年10月,美国驻华使馆新闻文化处信息咨询中心将记录美国早期对华活动的外交档案缩微胶卷正式向中国公众开放。在这批档案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项是1790年到1906年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的领事报告。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4月20日在白宫欢迎仪式上的致辞:“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一向怀有深厚友情。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揭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序幕。”
……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