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真的发生过

Posted: 2010-04-01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我写我心

汶川:不曾愈合的创伤……

汶川:不曾愈合的创伤……

汶川:不曾愈合的创伤……

那一刻真的发生过
那一刻真的感动过

我不是你
永远代替不了你
我只是无奈地
无助地看着你 受难

泪水肆意地流下
为痛苦的大地和
没有方向的人生

(2010年3月31日傍晚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汶川二小“我们在一起”晚会现场)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世界因你而不同

Posted: 2010-03-23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浮生小记

友人送了本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已经读过了,今天翻出来,感触尤其深。

全书的结尾,李引用了电影《春风化雨》(《死亡诗社》)中的一个场景,老师带领学生们朗诵梭罗的诗——《瓦尔登湖》。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李是否有些什么预感呢,旁人无从得知。抓住生命的每一天,但有些东西,每天都在流失……

有必要找《春风化雨》(《死亡诗社》)看看了。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每年30亿,怎么花得完?

Posted: 2010-03-2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媒体观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台标和高层指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在全球的分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台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央字号媒体中的一员,昨天到此一游之前,我肯定来过它位于北京郊区石景山的总部,什么时候来的,想不起来了。

新华社的口号是把地球管起来,国际广播CEO的口号是“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媒体巨无霸的高度当然无人能及。

“外宣的钱是最好拿的”,同行们说。去年启动的“走出去”战略,中央每年给国际广播30亿,连续十年,用300亿在全球150个地方建立电台(现在约50个),在当地注册中方控股的媒体机构,雇佣员工,购置设备,进行商业化运作,力图成为所在地有影响力的传播者。

以前外国听众不少,每年收到“雪花似的听众来信”,一直作为业绩往上报,但这几年不行了,领导们发现来信大多是小国穷国——收音机是他们拥有的唯一资讯和娱乐手段,或者像巴基斯坦那样对中国非常友好的国家,西方大国统统空白。

这一次,“走出去”的目标当然是西方国家。

国际广播的优势在于人才,外语人才从语种到数量在央媒中遥遥领先,“走出去”的时候至少在数量上非常可观,以后他们当中很多人就要派驻国外工作了,网络将会把散落在各国的台站整合起来。

唯一的问题,“每年30亿,怎么花得完?”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西藏·表情(4)

Posted: 2010-03-17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自游世界

西藏:转经的妇人走过一个在建中的楼盘……

楼价上涨,远在世界屋脊的西藏也不能置身事外,房地产一样热火朝天,这是一个转经的妇人经过在建中的楼盘,楼盘广告和内地没有区别。

西藏:排队进入布达拉宫红宫的藏民和游客……

藏历新年,藏民们纷纷从外地来到首府拉萨,和各地的游客汇合,排大长龙进入布达拉宫的白宫和红宫。

西藏:农村生活仍然艰苦……

西藏的农村生活仍然艰苦,离拉萨100公里,司机兼导游罗布的姨妈家,女主人和她的两个儿子,家庭陈设很简陋,左边的木筒用于制作酥油茶。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西藏·表情(3)

Posted: 2010-03-16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自游世界

西藏:八廓街上著名的玛吉阿米藏餐厅……

西藏拉萨,八廓街上著名的玛吉阿米藏餐厅,适逢藏历新年,餐厅没有营业,但八廓街上依然人来人往。

玛吉阿米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他心爱的情人的名字,当年他们幽会的地方,正是现在玛吉阿米所在的那幢土黄色小楼。仓央嘉措著名的玛吉阿米情诗大意如下:

  在东方高高的山巅,

  每当升起明月皎颜,

  那玛吉阿米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心田。

藏历新年,藏民们燃点烟火拜神……

藏历新年,藏民们燃点烟火拜神。

西藏:拉萨河上飘扬着经幡的大桥……

西藏,拉萨河上飘扬着经幡的达孜大桥。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