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与民生息息相关

Posted: 2008-03-1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时评快呛

  因为民主政治的选题被否,我开始考虑民生领域的课题。开始指导老师不断推销信访制度建设的选题,但我觉得啃信访这个“老大难”的骨头没意思——信访是过去全能政府“包打天下”留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有什么研究的价值?经过思考,我强烈建议选择政府如何应对社会性公共事件的调研方向,经过数回合讨论,本组组员基本接受了我的提议,指导老师也都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最后敲定的研究课题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对策。作为始作俑者,周末只好自愿违反《劳动合同法》免费加了个班,起草了一份立项报告:
  突发事件对公共安全构成较大影响,覆盖面广,涉及公众利益。由于传播技术的发展,突发事件可以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民意,越来越表现为诸多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直接考验政府的应对能力和执政水平。
  不管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安全事件,或者是复合因素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得好,不仅能保障公共安全,更能迅速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威信;处理不好,社会安全受到损害,甚至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显然,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和民生息息相关。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春运,广州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尤其是2008年春运,雪灾导致的铁路交通部分中断,引发大量人群在广州火车站地区长时间滞留,对广州交通、治安、卫生等广泛领域造成巨大压力。既是万众瞩目的新闻事件,也是惊心动魄的抗灾行动,还是影响巨大的民生救济工程。提炼和总结这次春运的经验教训,探索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模式,建设服务型责任政府,具有很强对策研究价值和明显的现实意义。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为梦想奋斗的路上

Posted: 2008-03-08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我写我心

为梦想奋斗的路上,
我们不停改变方向,
不停寻觅财富与地位,
直至遗失自己……

不敢再提经典的爱情,
当今世界它怎会流行?
只明白时光走向终点,
你我的故事感伤依然……

在这座城市,曾经受伤,曾经痊愈……

曾经孤身上路,也曾经结伴远行……

当时光走向终结……

一片废墟……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没有民主的民生怎会幸福?

Posted: 2008-03-04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浮生小记

  今天正式展开学习生活,重温学生年代的作息。小心地看了看,同学们基本是公务员,很严肃的样子,除了一个其他都不认识。
  住单间,配了电脑电视一体化机,据说按的是局级的待遇。吃饭都是自助餐,比TV餐厅好点。
  不好的消息是,四个研究方向,最多人选民生,次多人选文化,比较少人选经济,除本人外,基本没人选民主,校方决定把经济和民主都并入民生。
  算了,孙中山说的,离开民生谈民主没有意义,那就研究民生好了。
  不过我坚持,没有民主的民生怎会幸福?

1998年的全国“两会”。

  北京,“两会”正开得如火如荼。
  记者生涯中,曾经有两次到北京跑“两会”。第一次是1996年,第二次是1998年。
  第二次呆的时间比较长。某一天,被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的随团电视记者,民主推选去采拍江泽民参加分组审议的情况,一个人扛着摄像机进去了,出来以后向省台、南方台的同行提供。也是那年“两会”,春天了,某一个晚上,我们在央视编完片子跑到三里屯喝啤酒,突然发现,漫天飞雪,那种感觉真是很特别。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背起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去!

Posted: 2008-02-29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浮生小记

  4年(?)一度的2月29号,生日的人有福了。
  我的今天也够特别,拿着《入学通知》到党校报到了。呵呵,背起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去!
  为了交出规定的免冠正面红底彩色近照,昨天折腾了一天,护照、签证、身份证照片的底色不是白的就是蓝的,红底的只能自力更生。
  正儿八经上学已经是遥远的事情,但报到过程出奇的平淡。班主任给了张纸,要求下周一申报研究课题,备选课题有:(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好像只有(2)和(3)跟本人的工作沾点儿边,正在想选哪个“又好又快”,暂时比较倾向(2),跟去年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项目有共通之处。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实验作品(2)

Posted: 2008-02-26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我写我心

上海·静物/6。

  上海的春天依然有些寒冷,高高矮矮的建筑一望无际,在懒洋洋的阳光中向远方伸展。
  和这座城市的联系说不明白,很久以前,似乎曾经寄过一张明信片,或者在电话亭打过一个长长的电话,不过电话的内容已经不甚清晰。
  还是喜欢盛放着烟花的春夜,填满了每一个角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遇见那样的夜晚,春天的花开在夜空——多彩的、孤独的舞者,慢慢地散去,如同熟悉而陌生的面容。
  那些面容留在记忆里——黑白的图像,有着丰富的灰色,色阶细腻,层次分明。很难向你形容这种灰色,除非能够写出叶芝的诗: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倩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假或真心
    只有我爱上你那颗心
    爱你那被时光摧残了的容颜

上海·静物/3。 上海·静物/4。 上海·静物/5。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