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说出了曾经不屑后来不敢说的话

Posted: 2010-11-13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浮生小记

一万个不愿意,但昨日上午还是给强拉上直播室。

之前只做了一点点的功课,把当年一起合作广州申亚陈述片的工作伙伴细细回忆了一遍,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考试的时候叫“猫纸”,不说则已,说的话我不想有遗憾。

天天守着直播,坐上直播台的时候手心上还是有点汗,应该是冷汗吧。

不过还是把十几人的陈述片团队所有人的名字,对着镜头大声说了一遍,很清晰,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在2010年11月12日的时候,感谢团队里每一个人——你们早就应该得到的公平评价和致敬。

2004年的我目空一切,做完申亚陈述片又接了白云机场搬迁的大型直播,紧接着去了多哈,在忙忙碌碌之中,“我”字越来越大,不懂得感恩,从来没有对大家说出我的谢意、敬意与感动。

我能救赎自己吗?

回到天天值班的信号调度指挥中心,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很久很久没联系的一个同事:“多谢你在今早的直播中提到我的名字,脑子里又想起那些开心的日日夜夜,谢谢。”眼角有点湿润……

临场表现得到“一致”赞扬,短信有说“挥洒自如,把整个申亚过程娓娓道来”,也有说“我们全体认为新的讲古(粤语,故事)佬诞生了”,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说出了曾经不屑说后来不敢说的话,然后,我不再有必要站在幕前。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我和亚运(6)

Posted: 2010-11-12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浮生小记

2010年11月12日,亚运来了,我在工作岗位上,忙碌而平静。

为倒计时72小时大型直播确定的主题是“期待这一刻”,时钟倒转,72小时倒转到0,第16届亚运会隆重登场。

从贵州省长岗位上退下来的林树森对《南方都市报》记者“抱怨”,没有人邀请他观看亚运开幕式,即使我很清楚,林是广州申亚的关键人物。同样,没有人邀请我观看开幕式的排练,虽然我看了9号晚的彩排,但那和我参与过申亚毫无关系……

眼花缭乱当中,记忆在极短的时间里被一次次刷新。

但是2004年6月底,我随广州市申亚代表团前往卡塔尔首都多哈的时候,2010年遥不可及……

连我在内,一共16名人员组成的多哈特派记者组,他们的唯一使命,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及时、安全地通过国际卫星从多哈传回亚奥理事会选举2010年亚运会主办城市的过程,实现亚奥理事会有关广州申亚议程的独家现场转播。

责任重大,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抵达多哈,马上熟悉场地,落实转播时间,租借卡塔尔电视台的电视转播车和卫星车开进多哈著名的丽兹卡尔顿酒店。

多哈,人生地不熟,特派记者组孤军奋战。

压力很大,困难很多,广州陈述的时间改过多次,每一次都要重新考虑转播方案……

多哈就是一个“热”字,多哈的白天温度高达50度。

2004年7月1日。

多哈的时区比广州晚5小时,但是最后确定的转播时间比原来提前,原来预留的合成演练时间只好取消。

16名特派记者各就各位,导播、摄像、音响、卫星传送等关键岗位,全部换上了广州来的工作人员。

时间1秒1秒过去,紧张的气氛几乎让人停止呼吸。

多哈,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陈述现场。广州的陈述非常精练和紧凑,袁伟民、黄华华、张广宁分别致辞,表明中国、广东、广州的承诺,古石阳、钱红洁代表广州所作的陈述言简意赅,陈述过后,我们的申亚陈述片赢得全场掌声一片。

掌声之中,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宣布了大会的决定,广州如愿以偿。

亚奥理事会的决定通过电视传到广州,琶州成为欢乐的海洋。

我们制作的申亚陈述片,作为陈述报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在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地完成了广州亚申委赋予的申亚使命。

我们的申亚陈述片的三次亮相都在广州申亚的关键时刻。

第一次亮相。2004年4月15日,广州花园酒店。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陈述报告会上,“精心拍摄的申亚陈述片就给评估团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流光溢彩的画面配上富有广东风格的背景音乐,直接展现亲和开放的‘动感广州’,看得评估团专家们直点头微笑”(2004年4月16日《羊城晚报》),离开广州之前,考评团全体成员还特地向广州亚申委索取陈述片的光盘作为重要资料保存。

第二次亮相。2004年6月30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丽兹酒店。第42届亚奥理事会执委会上,广州申亚代表团向亚奥理事会执委作申亚陈述报告,“为时6分55秒的申亚陈述片随后闪亮登场,广州的优势在美丽的镜头前一览无余,无论是比赛场馆、接待设施还是交通通讯、电视转播,都受到在场各执委的好评”(《羊城晚报》2004年7月1日),“该片是以4月中旬迎接评估团的陈述片为蓝本,把原有9分16秒进行删节修改,让亚奥理事会的成员对广州有更直观和立体的了解”(《南方日报》2004年7月1日)。

第三次亮相。2004年7月1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丽兹酒店。第42届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上,作为陈述结语的申亚陈述片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随即宣布:广州当选为第16届亚运会主办城市。

各大媒体都注意到陈述片在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上播放的效果。《人民日报》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做了陈述和答辩,并播放了广州申亚委精心制作的陈述片,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2004年7月2日)。一些媒体的描写更加具体:“在陈述片播放期间,每名委员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屏幕,不少人还特地戴上了眼镜。这部浓缩精华版的陈述片既以富有诗情画意的‘花’、‘水’相融展现广州感性的一面,又通过写实的手法全面地反映广州的城市面貌、社会发展状况、道路交通、酒店接待、体育场馆、新闻制作和传递的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我记得你跟我说过,陈述片里有体操运动员用丝带挥舞出申亚标志的镜头,我看过了,很有创意!’体操运动员出身的阿夫沙尔扎德一直想看看那组曼妙的画面,昨天终于一饱眼福”(《广州日报》2004年7月1日)。《陈述片打动全场观众》的报道也说:“全新剪辑的陈述片在亚奥理事会会场闪亮登场,为时6分55秒的画面,用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绝妙的配乐,打动了在场的参会代表”(《羊城晚报》2004年7月2日) 。

就这样,眨眼间六、七年过去了,当时的申亚陈述片制作团队的成员散落各处,境况各异,不管怎样,我希望他们平安幸福。

今天的我,已经学会平静,平静地对待工作,平静地对待生活。

申亚的一幕早已过去,我还在媒体里踏实工作,只是更加沉默,怀抱着新闻理想而来,却不曾想再坚守什么。

亚运开幕的今天,突然想起年轻时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没什么好说的,看图!

Posted: 2010-11-1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原创画报

没什么好说的,上图!

这条船最受欢迎

空中飞人

入场仪式载歌载舞

都是用手机拍的,呵呵。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证明了国强,该证明民富了

Posted: 2010-11-01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时评快呛

上海刚刚告别世博,广州立即进入亚运时刻。

从北京奥运,经过国庆阅兵,再到谢幕的世博以及即将上映的亚运,再加上接踵而来的深圳大运和南京青奥,中国都在用奢华的布景向世界证实着自己的硬实力,经过反反复复的论证,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国强已是不争事实。

那么,民富的年代何时到来呢?

证明了国强,该证明民富了!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古石阳:很多难忘的事情现在还不能说……

Posted: 2010-10-27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媒体观察

古石阳: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广州申办亚运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2004年在多哈亚奥理事会大会上担任广州申亚陈述人

记:你全程参与了广州申亚,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什么样的难忘故事?

古:申亚的故事,刘江南同志(广州市体育局局长)比我讲得好,哈哈。

当时我主要负责申亚报告撰写、翻译和申亚的陈述,迎接评估团。中间的确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我记得申亚报告撰写的最后关头,也就是3月底,我跟市外办的同志,整整六天六夜连续奋战,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可能也就一个小时。3月26号还是25号,整整熬到天亮六点钟,报告开印了,我们才离开印刷厂。那是评估团来之前,我们3月底要把报告送到亚奥理事会。送完报告说评估提前了,4月要来评估了。那时候写完报告以为可以歇下来,谁料紧接着就要准备评估了。迎接评估的时候,我跟(陈)耀光同志(时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分开的,他是负责整个城市的准备,我主要是负责陈述的准备。

我们当时从全省抽调了精兵强将,就是英语水平比较高,有一定资历和代表性的人,组成一个陈述团,包括电视台的尹捷。也封闭了接近20天。当评估团来到广州之前,我们搞了次演练,当时参加奥运会的专家大为惊讶,他说广州的人才不亚于北京。他也参与了申奥,也听了北京陈述团的陈述,听完广州人的陈述,大吃一惊。

在广州,当时我没有陈述,我做陈述大会的主持人。我也没经历过,生怕有什么闪失。但是在多哈亚奥理事会大会上的陈述是我做的。我记得大会前一天要给社会陈述,那天可能心情比较紧张,给我跳过了一段,放PPT的人跟不上,后来我才发现。但是在大会上的陈述没有出现这样的差错。实际上陈述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最紧张的还是接受提问。很幸运的是,在亚奥理事会上的陈述之后,没有人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很快就通过了。但是后来的很多陈述,特别是筹办过程中的很多大会,那就要接受很多提问。到了筹办阶段我们已经对亚运会的知识和内在规律,对自身筹办的政策程序,心里也已有底,但申亚的情况不一样,心里没有底,比较紧张。

记:亲自出马担任陈述人,作为政府官员压力很大吧?

古:现在政府里面,能够用比较正式的英语进行陈述的人不多。既然我是申亚其中一个负责人,有义务代表市政府进行陈述。我不用考虑别的因素或者别的负担。我记得在多哈陈述回来,我很多高校的老同事看到电视之后,他们说这个陈述人啊,肯定不是广州市政府的,不知道是哪个高校借来的,给他安一个职位,陈述完了就给他回去高校,哈哈!

记:广州争取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范例迪拜奖、亚运,您都亲身参与了而且都争取到了,你的运气很好啊。

古: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运气,这是广州的运气!

我们申请国际花园城市奖的时候,刚刚经历了三年一中变,刚刚办完九运会。广州经历了三年一中变之后,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人居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条件,有“料”,才会成功。

后来的迪拜奖,推进整个社会全面发展,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已经做出了很大成绩,已经是被社会和世界所公认的。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成功。所以说幸运是广州的幸运。

申亚也是。几个候选城市中,广州作为南方的重要城市,还有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还有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这应该是亚奥理事会和亚洲各个奥委会对广州的信任。所以申办成功,不是我们申亚的具体工作人员的幸运,而是我们广州市广州人民的幸运,或者说有能力、有实力去获得这种成功。

记:筹办亚运和申亚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古:道路更加漫长,工作更加艰巨。申办,对我而言,主要是投入了半年时间;但筹办的时间就很长了,从2005年7月开始,当时我还不是组委会的成员,还在准备亚奥理事代表大会,那个时候算是我筹备工作的起点。

有很多难忘的事情,但现在还不到说这个的时候……

记:撇开官员的身份,你会怎样度过广州亚运这段时间?

古:我希望市民把亚运会当成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就像我们小时候过年一样——我们盼着过年,我们一年到头忙碌,到头就想让春节过得好。我们在筹办的这些年中,无论是参与筹办的工作人员,还是广大市民,都应该说经历了许多艰辛的过程。特别是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我们的普通市民都承受了很多不便。就像我刚才说的,为了过好年,我们也要做很多很多……

看亚运,我首先就想把它看成节日,把它看成过年,看成小时候过年一样——我们在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和亚洲各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我们的城市!

(古曾是大学老师,林树森当广州市长时,弄了很多大学老师进政府系统,他就是其中之一。在官员里,古是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里,他应该是官员吧)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